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強調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大力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徐光春作重要指示 李成玉作重要講話 陳全國作工作部署
本報訊 (記者 李曉瑋 朱殿勇 田宜龍)2月19日下午,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這是黨的十七大之后我省農業和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安排我省農業農村工作。
會議傳達了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關于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做好我省“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成玉作重要講話。省委副書記陳全國主持會議并作工作部署。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鐵代生,副省長徐濟超,省政協副主席靳綏東出席會議。
會議宣讀了省委、省政府關于表彰新農村建設、艾滋病防治駐村幫扶工作隊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優秀隊員,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和省級農民致富能手的決定,并為先進單位、先進個人頒獎。
徐光春在關于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做好我省“三農”工作的有關講話中指出,胡錦濤、溫家寶和回良玉等中央領導同志對河南的“三農”工作十分重視,多次來河南考察、對河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河南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領導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做到重心不轉移、改革不停頓、發展不松勁、扶持不減力,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三農”大好形勢,以穩定糧食生產為基礎,以產業化發展為先導,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轉移農民為重點,以加強農村基礎建設為保障,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立足實際,狠抓落實,努力開創我省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徐光春指出,深入學習貫徹胡總書記、溫總理重要批示精神和回良玉副總理考察我省農業農村工作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要求我們必須把思路理清、把規劃定好、把政策用足、把工作落實。必須把握三個工作方向、四項原則和六個工作著力點。把握好三個工作方向,就是一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三農”工作,用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用科學發展觀推進“三農”發展。二要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要全面發展“三農”大好形勢。這幾年河南“三農”工作呈現出良好勢頭,我們要鞏固和發展這一形勢,統籌兼顧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使其全面推進、協調發展,并最終把成效體現在農民生活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上。把握好四個原則,一是重心不轉移。就是把“三農”工作放在全省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不動搖、不偏移,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二是改革不停頓。要繼續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三是發展不松勁。只有真正把農業發展好、把農村建設好,真正使廣大農民增收致富,才能夠真正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四是扶持不減力。今后,我們要始終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經濟發展、財力增加的同時,不斷地增加對“三農”的扶持力度。把握好六個著力點,一是以穩定糧食生產為基礎?;A不牢,地動山搖,只有糧食生產這個基礎穩了,“三農”問題才能解決好,中原崛起的根基才能牢靠。二是以產業化發展為先導。更好地解決河南的“三農”問題,必須堅持把產業化發展作為突破口,切實抓緊抓好。三是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是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途徑,必須穩步扎實推進,以此為抓手來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并使之與城鎮化一起構成實現中原崛起的驅動雙輪。四是以轉移農民為重點。做好“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農民盡快富起來,而要讓我省近7000萬農民富起來,根本問題還是要減少農民,只有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五是以加強農村基礎建設為保障。(下轉第二版)
?。ㄉ辖拥谝话妫┙窈蟊仨殞⒏嗟呢斄臀锪ο蜣r村傾斜,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六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要創新“三農”工作思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徐光春強調,做好我省“三農”工作,必須努力做到“四個始終不渝”。第一,始終不渝地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決不動搖。這是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中原崛起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的重大問題。隨著我省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目前已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支持保護的條件和能力。我們必須站在全黨全國工作大局的高度,站在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高度,站在中原崛起的高度,始終不渝地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第二,始終不渝地抓緊抓好糧食生產決不動搖。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全國耕地連年減少,糧食生產的形勢十分嚴峻。多年來,我省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強,不僅滿足了近億河南人自己的吃飯問題,而且每年向省外輸出200億斤商品糧,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自己肩負的重要責任,按照中央領導同志的要求,切實抓緊抓好糧食生產,確保今后幾年糧食穩定增長、保障供給,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第三,始終不渝地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決不動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中原崛起,從根本上取決于能否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盡快改變我省農業、農村、農民的面貌,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如果我省的新農村建設不好,近7000萬農民的小康問題就解決不了,這不僅影響到河南實現中原崛起,而且還會影響到全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對這個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必須始終保持清醒認識。近年來我們實施“五個一”工程,即一個好的帶頭人、一個好的領導班子、一個好的發展思路、一個好的創業氛圍、一套好的扶持政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我們要繼續堅持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繼續大力實施好“五個一”工程,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第四,始終不渝地加大農業投入、改善農民生活決不動搖。解決全省近億人民的民生問題,首要的是解決好近7000萬農民的民生問題。我們要用大力氣、下硬功夫,切實把關系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好事辦實、實事辦好,讓農民群眾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讓廣大農民與城鎮居民一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徐光春強調,我省糧食產量連續跨過800億斤、900億斤和1000億斤三個臺階,連續兩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進一步保持糧食穩產高產難度很大。要進一步挖掘潛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必須充分發揮七個方面的重要力量。一是充分發揮科技的推動力。我省糧食產量之所以連續4年創歷史新高、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充分發揮了農業科技的威力,推廣了一批優質品種。我們要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撐,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研發,積極探索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辦法,確保全省良種普及率不斷提高、先進實用技術進一步推廣,努力實現靠良種提高糧食產量、靠科技增加種糧效益。二是充分發揮產業的支撐力。如果沒有強大的食品工業作支撐,帶動糧食生產,河南就不可能成為全國第一糧食生產大省、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要繼續把農業產業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使全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得更全面、更系統、更有力、更強大。三是充分發揮市場的帶動力。要切實穩定糧食價格,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構建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把糧食市場、食品市場信息特別是價格信號及時傳導給農民,使農民更好地實現增產增收。四是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力。要始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進一步調動農民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確保農民得到更多實惠。五是充分發揮改革的創造力。要按照市場規律,在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經營組織上下工夫,拿出具體辦法,推出具體措施,將改革創新這篇大文章做實做好。六是充分發揮基礎建設的保障力。要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抓緊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為糧食生產提供更為強大的保障能力。七是充分發揮新農村建設的凝聚力。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住發展經濟這個首要任務和促進農民增收這個核心,貫徹落實好現有政策,充分利用好現有條件,團結和帶領廣大農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李成玉在講話中全面總結了近年來我省農業農村工作取得的顯著成就和寶貴經驗。他指出,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戰略部署,不斷加大“三農”工作力度,農業和農村發展呈現出難得的好局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糧食總產連續邁上800億斤、900億斤和1000億斤三個大臺階,連續4年創歷史新高,連續2年突破1000億斤大關,連續8年穩居全國第一位。農民收入連續4年實現較快增長,連續2年增幅在兩位數以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過去的五年,不僅是我省歷史上工業化、城鎮化推進最快的時期,也是我省農業發展最好、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這一輪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我省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僅沒有削弱,而且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產業化經營水平全面提升,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我省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料支撐,農業已成為河南全面發展中的一個亮點。
李成玉進一步指出,我省農業農村工作的主要經驗和體會是:高度重視支農惠農政策落實,高度重視農業生產條件改善,高度重視農業科技支撐,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高度重視形成“三農”工作合力,堅持在加快二、三產業發展的同時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始終不放松農業生產,堅持不懈地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當前,我省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和城鎮化加快發展時期,農業和農村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省農業今后發展的方向是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這既是農業農村工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集中體現,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李成玉指出,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要求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F代農業發展的主要特征是:要素投入集約化、資源配置市場化、生產手段科學化、組織形式社會化、產業經營一體化。我們要順應趨勢,加強引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此,一要大力推進農業集約化生產。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內容和標志,要通過加大資本、勞動、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投入,實現農業生產的適度回報,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二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要著力扶持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加農戶等形式建立健全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進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延長產業鏈條,讓農民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益。三要不斷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農村市場流通體系、農村信息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等,大力發展農村金融、中介服務等面向農村的第三產業,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四要穩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要在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有效途徑。在條件成熟的地區,要因地制宜、有序推進農業土地規模經營,逐步引導土地向種田大戶集中,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適應。
李成玉強調,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新形勢下“三農”工作,保持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要突出抓好幾項重點工作:
一要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多方采取措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確保實現今年糧食生產目標。要進一步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使項目區建設成為農業生產規?;?、集約化的先行區。要繼續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搞好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加快71個縣優質糧食基地建設步伐。要切實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確保三年內完成我省納入全國規劃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二要切實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這是我省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有利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利于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居住環境,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今年要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工作責任,多方增加投入,加快推進村莊建設和整治規劃編制工作,力爭三分之一的村莊完成建設和整治任務。
三要加快推進林業生態省建設。林業生態建設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項工作目標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務必把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各地要超前安排,抓住春季植樹造林黃金季節,早行動、早布置、早落實,打好今年林業生態建設這場硬仗。
李成玉最后強調,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各級黨委、政府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大力營造“三農”工作的良好環境。要認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好政策,一項一項督促檢查,一項一項抓好落實,確保黨和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要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全省農村金融機構要切實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入,確保農業和農戶貸款明顯增加,確保涉農信貸投放比例明顯提高,確保農村金融服務力度明顯加大。要積極拓寬農村金融服務領域,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全面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和效率。
陳全國在講話中強調,2007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團結奮斗、真抓實干,實現了農業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我省“三農”工作的好形勢、好局面,是我省農業發展最好、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年份之一。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真抓實干,同時也離不開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特別是廣大農業農村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八屆五次全會的要求,堅定信心,明確目標,認清形勢,突出重點,以確保千億斤為目標,突出抓好糧食生產;以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為導向,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以推進產業化經營為依托,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切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以改善民生為著力點,全面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全面發展的優異成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中原崛起、構建和諧中原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各省轄市市委副書記、主管副市長和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摘自 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