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馬丙祥,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兒科主任醫師。
擅長:小兒厭食積滯、腹瀉便秘等疾病的診治。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三、五上午。
這些天,3歲的媛媛越來越不愛吃飯,頭發枯黃,還睡不安穩,大便干結。醫生說媛媛有點貧血,還缺鋅、鐵、鈣,需要吃補藥。媽媽很發愁:真需要吃藥嗎?
面對媛媛媽媽的疑問,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兒科馬丙祥主任的觀點是,除了補鋅補鈣,還要注意養護好孩子的脾胃?!捌⑽笧楹筇熘尽?,出現這些癥狀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損。人體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物質,都是通過脾胃的運化功能消化吸收的。脾胃功能正常,吃進的東西吸收得就好,營養素自然不會缺乏。否則,即使是吃補藥,也難以吸收。由于鐵鋅類制劑可刺激胃腸道,所以不是嚴重缺乏,不必刻意去補,否則可能會加重孩子的消化不良。
養護脾胃,首先不能讓孩子吃得過飽過好,否則胃腸負擔過重,有關孩子喂養的誤區,他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飲食沒節制 上幼兒園前的孩子,家長多認為孩子已斷奶,正在發育中,需要大量的營養,便每天給他們吃肉蛋奶類高蛋白食物。其實,此時孩子的消化功能還很弱,這類高蛋白飲食很容易加重胃腸負擔。長此以往,食積、厭食、營養素缺乏這類惡性循環隨之發生。
飲食無規律 等上了幼兒園,家長怕幼兒園吃得不好,除了在幼兒園的三頓飯外,孩子回到家后,會再跟著家人吃上一頓。胃腸缺乏休養空間,勢必加重功能紊亂,消化不良、食積隨之而來。
過食零食 再大些的孩子,開始吃零食和冷飲。孩子的胃黏膜比較嬌嫩,冰激凌屬于高熱量食品,吃多了孩子就不想吃飯;而且冷飲容易刺激胃黏膜充血,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加工小食品中含有過多的色素、香精和防腐劑。這些化學物質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
馬主任建議家長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用藥。如屬于脾虛伴有積滯,就不能單純消積,用些健脾的小兒面藥或顆粒劑效果會更好。因為這類藥可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