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快餐食品、一次性筷子、紙杯、紙巾等大行其道的時候,也許沒有人注意到由此會引發一場行為方式的革命。如今的人們出行講快捷,餐飲講快捷,工作講快捷,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社會的先進與文明。于是,很多人對此樂此不疲,把快餐理念延伸到生活的各個層面,構成了一種獨特的“快餐文化”。
毫無疑問,“快節奏”是現代生活的需要,客觀地反映出了人們的精神面貌,但如果將之視為現代文明的應有之義,似乎并不恰當?,F代醫學科學證明,一味按“快”就班,難免影響健康。生活節奏過快給人的是一種無形的壓力,經常使身體處于高度集中興奮狀態,久而久之,勢必影響一些器官的生理功能。醫學研究發現,在內分泌失調的病人中,有1/6與“快節奏”生活有關。
當然,我想表述的不僅是醫學方面的話題,因為這些便捷生活方式所帶來的“附加品”更值得重視。汽車的快捷對經濟的拉動是事實,而治理污染付出的代價更令人瞠目結舌:北京現在每年在大氣治理上要花費100億元人民幣,到2008年總共要花費近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用于機動車尾氣治理的少說也得有幾百億。如果把全國的情況算起來,將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樣得不償失的后果已遠遠超出了醫學范疇,并逐漸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另有報道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2007年間在北京、湖北的一項零食消費調查表明,由于工作節奏加快,家長無暇照顧子女,方便面等小食品已經成為孩子們最常吃的零食。調查結果還顯示,60%以上的青少年每天都吃這些零食,消費率以3―5歲組為最高。方便食品除了高鹽、高糖、多味精外,維生素早已所剩無幾,對健康有損無益。如果任其狀態發展下去,將嚴重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事關一個民族的前途和未來,不能不讓人憂心。
其實,快節奏的負面影響遠遠不止這些,在這個問題上,西方一些學者早提出過質疑,將其稱為“快節奏綜合征”。中國也有學者曾經撰寫過《現代化的陷阱》,警示人們在現代社會更需要理性,包括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有機結合,客觀審視。雖然在“商品社會”中人們都疲于奔忙,但物欲的膨脹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感。恰恰相反,片面求速度無異于挖下了一個自我毀滅的陷阱?!?/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