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今天本報全文發表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兑庖姟肥抢^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第四年制定的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這是黨中央全面分析農業農村形勢,科學把握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與時俱進做出的重大決策,既充分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又與近幾年來中央關于加強“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戰略部署一脈相承,反映了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黨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文件。
近幾年,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政策措施,特別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對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更是提高了全黨全社會對“三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目前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農業農村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從總體上看,農業基礎不牢、農業裝備落后、農民增收困難、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拉大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關鍵時期,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農村工作,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手段、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現代化,實現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既體現了持續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又進一步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無論是保障糧食安全,還是促進農民增收,無論是應對國際競爭,還是持續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解決農業的深層次問題,都必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使各地新農村建設更緊密地圍繞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這個中心,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導到發展生產上來。從強化國民經濟基礎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客觀要求來看,目前我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來看,我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支持建設現代農業。
資料圖片: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中河鄉農民馬志成在農村信用社辦理用于購買種子、化肥的小額貸款(1月13日攝)。2006年以來,寧夏農村信用社累計投放農業貸款142.24億元,惠及農戶70余萬戶。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中央確定的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思路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
根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要特別注意強化“五大支撐”:一是增加農業投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強化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支撐;二是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發展現代農業的科技創新支撐;三是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建設完備產業體系,強化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支撐;四是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構建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強化發展現代農業的市場體系支撐;五是大力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強化發展現代農業的人力資源支撐。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將貫穿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的全過程。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扎實推進,堅決防止脫離實際、好大喜功和急于求成,確?,F代農業建設穩步健康推進,努力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新疆克拉瑪依市在發展石油工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截至目前已開發可耕地20萬畝,建成周邊防風林和農田防護林2.2萬畝,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新華社記者 王旻 攝
新華網消息:新華社29日受權全文播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兑庖姟分赋?,加強“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閱讀全文
一、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
二、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
三、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
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
五、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
六、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
七、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八、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F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
新華網:2004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出臺四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有力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也給農業健康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長期穩定帶來強勁的動力。>>>閱讀全文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06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06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深入分析當前形勢,著重研究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07年農業和農村工作。>>>閱讀全文
這是在寧夏紅寺堡一處糧食收購點,兩位婦女正在堆放玉米(2006年11月10日攝)。2006年秋季,寧夏引黃灌區玉米、小麥、水稻三大作物喜獲豐收。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新華網:發展現代農業,有利改變農業基礎不牢、后勁不足的基本狀況,有利改變農業靠天吃飯基本格局,有利于改變農民就業門路不多、增收困難的基本局面,有利改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態勢?,F代農業帶給農民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