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縣歷史
范縣自漢高祖公元前206年設縣。夏、商、周三代以前的名稱是“顧城”、“秦亭”、“邱”。秦漢以后兩千多年來都稱“范”。古時候,范縣境內有一條小河,在縣城東,叫范水,范縣因此而得名。
戰國時有個小國叫“衛”,曾經在此建都。
范縣雖然是平原,但是南有黃河天險,中隔兩道大堤,在軍事上具有一定價值,自古以來,這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據縣志記載,這里歷代都有故事,到處都是戰場。
戰國時,齊國的大將軍和魏國的大將龐涓交戰,結果龐涓死于馬陵?!榜R陵之戰”在我國古代軍事史上很有名,馬陵就在范縣老城南2公里。
范縣位于河南省的東北部、黃河下游的“豆腐腰”地段。北臨山東莘縣,東瀕臺前,南望山東鄄城。距省會鄭州270公里。
范縣總面積為610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578個行政村,總人口48.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萬人,51萬畝耕地,全縣人多地少,地處偏僻,災害頻繁,是國家級貧困縣。
在范縣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個順口溜:山東地里有個河南縣,河南縣里有個山東鄉,山東鄉里住著河南村,河南村里住著山東人。
范縣的縣城設在山東莘縣櫻桃園鄉。來范縣的外地人給范縣編寫了“三大怪”,說是“縣城建在縣屆外,孩子揣在肚皮外,反穿皮襖毛在外”。由于地處山東,特殊的地理位置嚴重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1996年,經省政府批準,在金堤南十公里處開始建設新區。1997年10月,范縣縣委、縣政府搬遷到范縣新區辦公?,F在的范縣縣城分兩部分,一部分在新區,一部分在原址老城。
古時范縣稱雷澤又稱雷夏澤。最早的《尚書禹貢》就有“雷夏即澤”,舜漁雷澤,堯游雷澤而死,又葬在雷澤城西。范縣即是堯舜的故里。
春秋時期,子路隨孔子從齊國返回魯國,因魯國大亂就避于范地講學。因當時范縣多水患,子路筑堤防御(現范縣境內子路堤村)名子路堤。
黃河自古流經范縣,因歷來黃患頻仍,黃河帶來了數不清的災難,同時,也為我們的祖先提供生存繁衍的條件,為范縣留下了燦爛的文化。
現境內仍存有“丹朱遺址”、“閔子墓”“十字坡遺址”
春秋的晉楚“城濮之戰”齊魏“孫龐斗智”就是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和龐涓戰斗地,五代朱全忠與唐代莊宗“劉橋之戰”也發生在這里。
數千年來,這里曾經孕育出了無數的優秀兒女,對中華文明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