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實用技術
如何預防水稻穗頸瘟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分為苗瘟、葉瘟、穗頸瘟、粒瘟等不同類型,其中以穗頸瘟危害性最大,且突發性強、流行快、損失重。穗頸瘟主要發生于水稻穗頸部,即主穗梗到第一枝梗分枝的中間部分,由于水稻抽穗初期葉鞘松弛,穗頸部位比較幼嫩,表皮硅質化程度低,稻瘟病菌很容易侵入發病。染病后,最初形成水漬狀褪綠病斑,最后變黑褐色,穗頸節壞死,植株輸送到穗部的養分通道被阻斷,從而形成白穗或癟粒,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甚至絕收。
水稻穗頸瘟發病初期癥狀表現不明顯,等穗頸壞死而出現癥狀時,再防治已晚。因此,防治穗頸瘟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在做好葉瘟防治的前提下,于水稻破口期和齊穗期施藥預防。今年因陰雨天氣多,田間濕度大,菌源充足,有利于水稻穗頸瘟的大發生,我市水稻葉瘟病發生較重。廣大稻農要克服麻痹和僥幸心理,及時做好預防。
預防穗頸瘟應在水稻破口期和齊穗期各施藥一次,每畝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25~30克,對水50公斤噴霧,或40%稻瘟靈(富士一號)乳油、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若施藥時陰雨天較多,應抓住降雨間隙搶時噴藥,以免錯過預防適期。同時,稻農要注意購藥質量,如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不要使用質低價廉的復配(混配)制劑,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單一制劑,確保防治效果。
上一篇:玉米灌漿期管理要點[ 09-03 ]
下一篇:如何提高棉鈴蟲防治藥效[ 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