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河南環境質量大提升 中華秋沙鴨、疣鼻天鵝等珍稀動物紛紛來安家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王新昌
中華秋沙鴨、疣鼻天鵝等珍稀動物紛紛在河南安家,大家能切身感受到河南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10月9日,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從“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第十九場新聞發布會生態文明建設專場上獲悉,十年來,全省上下眾志成城、克難攻堅,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河南。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達到污染防治攻堅開展以來最好水平。
成就一:現代治理體系更加健全
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王朝軍介紹,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制度,印發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出臺了35部生態環境地方性法規規章,制定和修訂了26項生態環境地方標準,持續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開展四輪次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全國率先實現12369舉報電話“全省一號通”,發現并解決了一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生態補償制度,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環保信用評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開展企業服務日活動、綠色發展評價排行、績效分級管理,建成了全方位、立體化、全覆蓋的監測監控信息網絡。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基本形成。
成就二:環境空氣質量顯著提升
狠抓結構優化調整,淘汰落后煤電機組600萬千瓦、黃標車125萬輛、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21萬輛,完成清潔取暖“雙替代”改造548萬戶,取締整治“散亂污”企業12萬多家,完成工業鍋爐綜合整治項目1434個、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項目17417個,在全國率先開展食用菌和烤煙等行業“雙替代”、全省燃煤電廠全部實現超低排放。2021年全省PM10、PM2.5濃度分別為77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分別下降39.4%、41.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0.1%,比2015年增加56天,環境空氣質量進入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成就三: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首先是堅持“增好水”,大力推進美麗河湖建設,抓好重點河流治理,實施“四水同治”項目929個,修復退化濕地4473畝,不斷提高Ⅰ~Ⅲ類水體比例。二是著力“治差水”,系統謀劃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全域清潔河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4個標志性戰役,完成453個流域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納入國家整治清單的144處省轄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完成治理,賈魯河、安陽河、湯河、衛河、黑河、三里河、唐江河、包河等污染較重的河流水質明顯改善。三是堅決“守飲水”,深入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全省61個市級、165個縣級、1615個鄉鎮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成就四: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抓起:一是堅持分類“管”,在全國率先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分類管理,對農用地按照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嚴格管控類分別采取相應措施;二是實施精準“控”,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建立全省疑似污染地塊和污染地塊監管名錄,強化部門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三是加強源頭“防”,嚴格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監督管理,加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防范土壤環境風險。2019年以來,全省連續3年實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