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江河奔騰看中國丨大河奔騰潤中原——鄭汴洛之變見證河南治黃新篇章
金秋時節,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景色宜人(10月1日攝)。這里作為黃河鄭州段生態保護核心區,通過生態修復、廊道建設,已成為當地市民觀光休閑的好去處。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新華社記者 張興軍 牛少杰
大河奔騰,時盛歲新,黃河兩岸又一次迎來收獲的季節。
金秋十月,記者走訪位于黃河中下游的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千年古都,中原大地在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中的新變化、新活力、新氣象撲面而來: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流域經濟發展底色更綠,傳統文化點亮新生活,人、河、城自然和諧相依相存。
作為重大戰略首倡地,千年治黃主戰場,河南始終牢記“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和殷殷囑托,統籌推進生態保護治理、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穿越千年歷史,今天的鄭汴洛古都正在煥發時代光彩,并同億萬中原人民一起見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生態優先
黃河成為中原“綠飄帶”
成群的鷺鳥、斑嘴鴨在水面上悠然覓食嬉戲,偶有水鳥從濕地草叢中振翅而起,在水面上留下層層漣漪……·這是記者日前在洛陽市孟津區會盟鎮老城村北部黃河岸邊看到的一幕。
然而,多年以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
“附近好多采砂場,采挖河砂破壞了濕地植被,機器一響,塵土飛揚?!崩铣谴妩h支部書記張貴渠說,那時周圍村民意見很大。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鄭州、開封、洛陽為代表的河南沿黃地市協同聯動,鐵腕治理黃河流域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陳年積弊。與此同時,河南還因地制宜地提出中游“治山”、下游“治灘”、受水區“織網”的保護治理思路。
在黃河中游,河南深入推進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讓8.6萬畝歷史遺留礦山披上了“綠衣”;在黃河下游,大力治理灘區面源污染和支流水污染,把46.9萬畝濕地納入保護范疇;在受水區,加快構建平原生態綠網,近3年來共完成造林503.6萬畝。目前,河南黃河“四亂”實現動態清零,流域內劣Ⅴ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
綠色轉型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隨著河南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整體向好,創新被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也成為各地不約而同的選擇。
位于鄭州的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內氣體傳感器市場占有率達70%,全球主流氣體傳感器有200多種,該公司能生產100多種,截至2021年,公司取得國家專利671項……
站在萬物互聯“風口”,鄭州正依托這家行業龍頭及關聯企業打造千億級“智能傳感谷”。這也成為河南沿黃地市尋求綠色轉型、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根據河南省社科院相關報告,一方面,通過做好傳統產業節能降碳的“減法”,河南率先完成流域內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近三年來全省萬元GDP能耗年均下降了3.3%;另一方面,努力做好流域內綠色產業培育壯大的“加法”,其中2021年流域內累計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等國家級綠色制造試點示范150個,光力半導體智能制造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等517個外省入豫項目布局實施。
河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完世偉表示,河南沿黃各地以綠色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背后是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對標“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要求,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黃河水的自覺行動。
如今,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效果正在河南黃河流域持續顯現。數據顯示,目前河南黃河流域內百億級工業企業、頭雁企業、單項冠軍(產品)、專精特新企業分別達到22家、54家、18家(個)和153家,占全省比重分別為69%、67.9%、60%和74%。
幸福黃河
大美文化點亮新生活
不久前,河南衛視《中秋奇妙游》以“畫中游”的形式,再現了古都開封《清明上河圖》里的場景。節目播出后,相關話題登上諸多平臺熱搜榜,再次推動黃河之畔的歷史文化“出圈”。
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河南以創新手法對黃河文化進行時尚表達,相繼推出一大批以河南衛視奇妙游系列節目等為代表的文化IP,致力于讓黃河文化“活”起來,“潮”起來。
與此同時,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河南推動鄭州、開封、洛陽三座沿黃古都以生態為基、交通為線、文化為魂,攜手建設“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黃河文化旅游帶,使歷史文化資源成為推動地方發展、提升城市品位、惠及百姓生活的寶貴元素。
河南省社科院二級研究員張新斌表示,新生態引領新發展,新發展創造新生活。國潮風起,文化大美,正是進入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對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自然回應。
黃河落天潤中原,幸福寫入胸懷間。新時代的中原大地,一幅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氯A社鄭州10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