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媒看范縣

河南范縣:以“水”為媒 做實鄉村生態旅游文章

來源:濮陽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2022年09月23日 點擊數: [添加收藏]

從河南省濮陽市范縣縣城一路驅車向東南行駛,約20分鐘后便到達了陸集鄉。這里綠意盎然、景色秀麗,母親河黃河如一條絲帶將陸集鄉圍繞其中,賦予了陸集鄉“河畔明珠”的美名。

陸集鄉美景 濮陽日報社供圖

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代代相傳的紅色經典,淳樸爽朗的灘區民風,薪火相傳的農耕文明,是陸集鄉的獨特魅力。

2021年以來,陸集鄉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旅游項目建設步伐,推動鄉村旅游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統籌把握“六個著力點”,已初步形成“一帶一臺兩點三園”的旅游產業布局,打造了石大廟“明珠湖”、千全厚千畝林果田園綜合體、金沙潤豐、亮景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地方特色濃郁的產業項目,助推旅游產業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規劃是龍頭 田園變果園

2015年,陸集鄉石大廟村被省發改委確定為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該鄉深度挖掘挪臺寺、觀音廟等民間風俗文化,結合村內440畝人工湖的區位優勢,統籌發展村周邊林果產業。堅持整體設計、多規合一的理念,合理規劃功能區域,在保證農業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在產業發展、主題項目、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方面進行綜合謀劃,打造出“明珠湖”與千全厚千畝林果田園綜合體相結合的石大廟風景區。目前,該景區種植核桃300畝,黃油桃120畝,蘋果、獼猴桃、黃梨、櫻桃120畝,海棠210畝,杞柳50畝,套種黃桃300畝,為范縣境內規模較大的采摘園。陸集鄉的大膽嘗試,不僅促進了自然資源景區化,而且有力推動了綠水青山“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價值”。


陸集鄉水養殖場 濮陽日報社供圖

產業是基礎 產品變商品

陸集鄉依托鄉土文化資源,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休閑觀光度假園區。千全厚千畝林果田園綜合體、亮景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黃桃、秋月梨、核桃等水果成熟后每年可接待采摘游客2萬余人次,創造經濟效益600余萬元。除休閑采摘外,陸集鄉不斷延伸產業鏈,依托石大廟村的特色人工湖水域,發展高密度活水養魚項目,可容納1萬尾魚生長;與河南省垂釣協會合作投資,在周邊擬發展民宿、觀光(垂釣)、餐飲、娛樂等多種產業,匯聚人氣、帶動發展。為了讓灘區農產品敲開千家萬戶的大門,陸集鄉發展“旅游+電商”新業態,包裝推出沙地紅薯、貝貝南瓜等農特產品,并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實現了灘區特色“伴手禮”進萬家。

農民是主體 村民變股民

為讓村民共同富起來,陸集鄉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農民創業或入股經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為農民就近就地就業的重要渠道。3年來,金沙潤豐和丁沙窩恒大合作社分別帶動216戶、50戶貧困戶脫貧,戶均年分紅560元、2000元,千全厚千畝林果田園綜合體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讓灘區群眾實現不出門就能致富,在家門口把“錢袋子”鼓起來。

文化是靈魂,歷史變鄉愁。陸集鄉的防臺建設歷史、觀音廟的民間傳說,是許多范縣80后、90后耳熟能詳的故事。在建設“明珠湖”景區期間,該鄉著力收集了一批帶有灘區文化的老物件,現存的黃河號子、灘區漁家、毛驢車、石磨盤等眾多民俗物品,記錄灘區農耕生活的變遷,傳承灘區特有的農耕文化。

陸集鄉鄉村美景 濮陽日報社

2021年獲評“省級園林鄉鎮”殊榮后,陸集鄉通過科學規劃,不斷加強管理和有效治理,強力保護鄉村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2022年以來,該鄉結合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聚焦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整治、“廁所革命”、鄉村綠化等方面,下大力氣、耗真功夫。僅一年時間,發動群眾5000余人次參與整治工作,集中清理各類垃圾存放點700余處,新栽各類苗木6.6萬株,不斷推進鄉村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以文旅品牌壓茬推進鄉村振興,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原載于2022年9月15日《濮陽日報》4版)

[ 打印文章 ]
综合热の国产热の潮在线_jizz国产在线_国产AV巨作情欲放纵无码下载_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A
<td id="88esq"><option id="88esq"></option></td>
  • <wbr id="88esq"></wbr>
  • <option id="88esq"></option><tr id="88esq"></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