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新聞

推動文化貿易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8年03月16日 點擊數: [添加收藏]

 作者: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講師 楊連星,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劉曉光
  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強調,加快發展傳統文化產業和新興文化產業,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加大文化領域對外投資,力爭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因而,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17年我國文化貿易總額為1265.1億美元,同比增長11.1%。其中,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為971.2億美元,同比增長10.2%;文化服務進出口總額為293.9億美元,同比增長14.4%。由此可見,文化貿易作為新的貿易增長點,已經成為我國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貿易的發展壯大具有較強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效應。

  從進出口狀況來看,中國文化貿易雖然順差趨勢明顯,核心文化產品出口額增長速度較快,但文化貿易聯系持續期仍然較短,而文化產品出口價格的波動較大。

  從比較優勢指數來看,較發達國家而言,中國文化貿易產品比較優勢總體水平較低,大部分核心文化產品比較優勢指數均低于1,中國文化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還較弱。

  從文化貿易產品結構來看,中國貿易規模增長主要依賴于產品規模的提高,而貿易產品數量和種類的增長趨勢并不顯著,尤其核心文化產品的數量種類增長極為有限,極大制約了文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從貿易聯系持續期來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存在“短期”現象,體現一國核心文化產品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如報紙期刊、攝影、音樂制品和電影等的貿易聯系持續期均較低,這反映出中國核心文化產品在貿易競爭中仍居于弱勢,國際市場接受度有待提高。

  從文化產品出口質量來看,在中國文化貿易額快速增長進程中,文化出口品質量并未得到顯著提高,自加入WTO以來,中國文化貿易并未呈現出口品質升級態勢,相反,高端文化貿易品質呈現下降態勢,文化出口的低端化趨勢進一步凸顯。

  推動我國文化貿易的快速增長,不僅是實現文化產品國際化的重點戰略選擇,同時也助于解決文化貿易與貨物貿易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因此,一方面,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拓國外市場,提高我國文化貿易聯系的持續期,充分利用我國與部分國家文化社會相近的“地緣”文化優勢,借力各種渠道比如大使館等開拓國外市場;另一方面,鼓勵和引導文化企業進行創新,提高文化出口品品質,實現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文化產品出口,構建以自身文化特色為主的文化品牌,改善我國“低端品”價格競爭模式;此外,還要綜合多種手段,提高中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感染力,學會打“組合拳”,學會集成,用藝術的感染力吸引和打動外國觀眾的心,從而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 打印文章 ]
综合热の国产热の潮在线_jizz国产在线_国产AV巨作情欲放纵无码下载_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A
<td id="88esq"><option id="88esq"></option></td>
  • <wbr id="88esq"></wbr>
  • <option id="88esq"></option><tr id="88esq"></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