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并不是最近提出來的,上世紀50年代就曾用過這一提法。改革開放以來,至少在1984年中央1號文件、1987年中央5號文件和1991年中央21號文件即十三屆八中全會《決定》中出現過這一提法。但這次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背景和涵義與以前有很大不同。
? “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是要樹立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觀念。要跳出“就三農抓三農”的傳統定勢,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障礙,把農業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大格局中,把農村進步放到整個社會的進步中,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進而統籌規劃政策、公共資源、基礎設施及產業布局。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國有幾億農民?
?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總體上經濟發展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社會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勢下,中央作出的又一個重大決策,是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的具體化。?>>
? ?
高層論述 ? ?
? ?胡錦濤
尊重農民意愿 維護農民利益 增進農民福祉>>
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們黨的一貫戰略思想?!叭r”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
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笆晃濉睍r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期,我們必須下更大的決心、拿出更多的投入、進行更扎實的努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溫家寶
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城鄉統籌的思路,把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過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使農村面貌有一個大的變化。?>>
關于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幾個問題——溫家寶總理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關系到農業、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富裕,而且關系到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使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
推進農村改革 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
賈慶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曾慶紅:切實搞好農村基層先進性教育活動 用黨的先進性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
吳官正:以良好的作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設>>
劉云山:?探索新思路 培育新農民 樹立新風尚 發展新文化>>
? ?
惠農新政 ? ?
2000年,農民收入問題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受到高度重視。會議期間,“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這句話被寫進文件。此后,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200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對農業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指出我國從總體上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發展階段。五年來,中央高密度兌現“重農”承諾,以城帶鄉、反哺農業的步伐已經啟動,并不斷加快。
? ?2005年初,中央發出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 ?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一五”規劃《建議》,專題敘述了建設社會新農村的目標和任務。?>>
? ?同年1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研究2006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時指出,2006年要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任務,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6年和今后幾年要進一步調整投資方向,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國務院各部門在制定發展規劃、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設投資和事業經費時更多地向農村傾斜,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2006年要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邁出有力的一步。>>
12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研究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
? ?根據全國財政工作會議透露的消息,2005年僅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就將超過3000億元。2006年中央將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是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取消農業稅。二是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三是完善并加強“三補貼”政策。13個糧食主產?。▍^)的糧食直補資金再增加10億元,全部達到本省糧食風險基金總規模的50%。四是積極支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重點支持農村“六小”工程等項目建設。五是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40%的縣(區),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標準分別由10元提高到20元。六是繼續加大對農村公共衛生、義務教育、科技發展、環境設施和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這些惠農政策表明,2006年國家對“三農”的支持將達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 ?1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和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問題。?>>
?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2006年農業農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三大戰略”和“九大行動”。
? ?2006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接連審議通過了《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修訂草案)》、《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并研究部署“十一五”扶貧重點。?>>
? ?1月10日,衛生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通知》。>>
? ?2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舉辦為期一周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
? ?2月21日,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 ?12月5日至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的明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之一,是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另外,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開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7年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交通部長李盛霖表示,將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交通發展的戰略重點,未來5年將新改建農村公路120萬公里……
?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發,即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第九個一號文件。文件要求,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中國立法機關表決決定農業稅2006年1月1日起廢止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吳儀: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康發展?1.63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
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 ?教育部: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
農業部:啟動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九大行動" ? ?農業部2006年要為農民辦15件實事
財政部:今后兩年內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 ?加大三農支出 2005年投入逾三千億元
信息產業部:為農民開發30美元手機100美元電腦中央決定對縣委書記縣長進行培訓
2006年中央政府將投資6億元培訓農民工各地培養輸送人才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教育部等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計劃 ?涉農價格和收費管理將在六方面得到強化
農業部派出工作組為全國百村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2006年中央對農村建設投資達500多億元
農業部確定“十一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三大任務 ?“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將在中國西部實施
我國已有3.96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金人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多"真金白銀"
徐光春:河南建設新農村要先富農民 善待農民工杜青林:讓農民享受新農村建設成果
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開創農村文化建設新局面尹成杰: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放在重要位置
農業部副部長:新農村建設要處理好五方面關系?培養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
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八大舉措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我國提出“八字方針”推動現代農業發展2009年春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取消住宿費
我國將用10年解決3億農村人口飲用水安全問題
新農村建設:開局之年給農民帶來哪些實惠新農村建設一年大事記(2006年)
? ?
解 讀 ? ?
??陳耀邦解讀?陳錫文解讀馬曉河解讀中央一號文件五大新名詞
??建設新農村的指導思想,新在何處?? ?社會主義新農村概念與以往有哪些區別
第一就是改變了過去的單純經濟觀點,第二,改變了過去單純地、片面地強調加快城市化進程的觀念,第三,更需要重視的是,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如何讓廣大農民參與進來,如何讓農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得到實惠、得到好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
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生活寬?!罗r村建設的核心目標;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全面理解新農村建設的“20字目標”
?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的是觀念的轉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目標,不能只取‘村容整潔’4個字;必須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激勵機制;轉移支付必須確保足額及時到位。>>
??為何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當前,我國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支持保護的條件和能力。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必須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城鄉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城鄉統籌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建設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深化農村改革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措施,發展農村公共設施是新農村建設中必須突出解決的問題,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是新農村建設中要解決的又一個重點問題,增加農民收入是建設新農村最重要、最關鍵的目標,培育新農民、提高農民素質是建設新農村的前提和首要環節,加強黨的領導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保證。>>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思路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使農村整體面貌出現較大改觀,逐步把農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的四大難題
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增收乏力,村莊建設規劃滯后和尚未建立長期投入機制,成為我國當前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四大難題。>>
??建設新農村錢從哪里來
? ?建設新農村,首要的問題是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財政支出結構,盡快實現由農業哺育工業向工業反哺農業的轉變,具體來說就是要進一步提高農業占財政支出的“兩個比重”。同時要改變目前財政支農投入渠道多、資金分散、使用效率低的現狀,探索資金整合使用的有效途徑。新農村建設還需要從多種渠道向社會籌集資金,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的局面。>>
??農村最需關注七大問題
農村家庭教育負擔沉重;農民看病難、醫療保障程度低;財政支農資金難以統籌使用;城市對農民工“經濟接納,社會排斥”;低價征地損害農民利益;農村金融機構難以滿足農民的信貸需求;市場談判地位低,自我服務組織的發育緩慢。>>
??新農村建設的九大標志
村農民居住集約化,生產方式合作化,生產工具機械化,農民享受公共產品公益化,農民素質知識化,農民流動市場化,農民醫療、教育制度化,農民養老保險普及化,城鄉服務一體化。>>
??新農村建設的四大難題
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增收乏力,村莊建設規劃滯后和尚未建立長期投入機制,成為我國當前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四大難題。>>
??如何建立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如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怎樣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 ?如何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
??如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如何推進以稅費改革為主的農村綜合改革
??為什么要培養新型農民?? ? ? ? ?推動農業發展需要工業反哺農業 城市支持農村
??如何繁榮縣域經濟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何破題
?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論新農村建設十大關系
?陳錫文介紹有關發展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情況
? ?